top of page
Search
Writer's pictureNox Yang

Cathy: I am not "The Stanford Girl" (Part 2)

Updated: Apr 19

我问起Cathy在斯坦福上学是什么体验时,她说,


每次听到别人说,

‘哎哟!你上斯坦福呀’

我心里就开始念:

你可快闭上嘴吧

 


“刚录取斯坦福的时候,我自己也很得意,经常给别人说斯坦福。

但现在别人问起在哪上学的时候,我就说在加州。别人接着问,我就说北加州。再往下问,我才只好说出斯坦福的名字。


我很喜欢我们学校,我不想隐藏我对斯坦福的喜欢,但我不会上来就说我在斯坦福上学。斯坦福这个名字太大了,一上来就把这个搬出来,就经常有人觉得你是在装腔作势,同时会对你抱有很大期待,接着就会发现你也没有多么惊为天人——没错,这个我同意。”



“一开始我会跟所有人一样,觉得这是一个‘名校’。然后进去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这是‘我的学校’,是一个 ‘我从中获取资源的地方’。


当周围所有人都同样来自斯坦福的时候,你就不会觉得去到斯坦福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事情,上斯坦福也不过如此。


这个学校有很多资源,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处的优秀的人。但是在这样一个所谓名校里,我真的会变成更好的人吗?”



“学校有那么多资源,甚至可以说是过多了。同样一个方向,就会有无数的机会,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选。面临太多选择的时候,注意力经常会被分散,经常会有fomo(Fear of missing out,指总担心自己错过某些有意义的事情的焦虑心理)。如果内心不够坚定的话,就很容易被透支饱和。


相反,我高中时期,学校能提供的资源就很有限,对我来说有意义的机会就那么几个,我就紧紧抓住,投入了所有的精力,也做出了一些实际的成绩。


所以说,有太多资源不一定是好事,没有那么多的资源也不是坏事。主要都是看个人能不能把握好机会,用心去做。”



“其实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特别清楚的路径安排。我本来是很喜欢人文、想学社会学的,但是来斯坦福后上了几节课,发现这里教的最好的是CS(计算机科学)。


我想最大化利用好学校资源和长处,所以现在和其他很多人一样专业学计算机,每天写码,一起苦中作乐。虽然斯坦福的CS教的很好,但我真的不感兴趣。


就好比把我很讨厌的食材做成菜,我可以吃,但我不会觉得感激。而我自己喜欢的学科却教得并没有那么好,并且在学校里那个power dynamic(权力动态体系)里是会被看不起的。”



“如果你在斯坦福里给别人说你是历史专业的学生,很多人的反应都会是 ‘哇,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学历史的学生!’ 因为斯坦福的人文气息并不浓,学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都是少数。反倒学校因为在湾区,科技、创业的氛围渗透到了校园各处,学CS才是主流。


再给你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帮你理解那个power dynamic吧。就比如说暑假实习,在hierarchy(等级体系)最顶端的是在Google, Facebook实习,再稍微不知名的科技公司要往下排一点,再往下是投行和咨询,接着是自己做创业,做学术研究的话要往下排,接着下面是在学校上暑期课程,在NGO实习要排到最下面。


哦,你没有实习计划呀!那你算什么?What even are you?”



“作为一个在斯坦福呆了两年的学生,我知道什么会让人发出真实的‘哇’,哪些只是面子上的虚假的惊叹。


之所以有这么一个暑期实习的鄙视链,是因为在学校这个氛围里有等级系统的存在。这其实是一个政治不正确的power dynamic,也很隐形,但如果你观察得足够仔细,是可以发现的。


因为有这样一个鄙视链的存在、因为周围都是竞争力很强的人,在斯坦福的每个人心里都很焦虑。你知道那个Duck syndrome(鸭子效应)吧,就是鸭子在水面上滑动,很平静很优雅,其实双脚在水下拼命地划。斯坦福很多人都是这样的。


虽然表面上都表现的是‘阳光真好,我们真棒,大家都会有很好的未来’,但其实每个人都很焦虑。”



“我大一的室友在上了一个学期半后休学了,就是因为精神问题。在我们那里,被精神问题困扰是个很常见的事情。我们学校有一个Facebook group,名字就叫places I've cried(我哭过的地方),很多人在那里分享自己崩溃的经历。


这样一个发泄口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其他人知道,在焦虑这件事上,你并不孤独,大家都有很大的压力。


我时常觉得自己身边的人都比我强。在我上完第一年大学后的暑假,见到去了哈佛上学的高中闺蜜时,一见面她就给我说 ‘我觉得我是哈佛里最笨的学生。’ 而我说 ‘我觉得我是斯坦福最笨的。’ ”



“但即使是这样,我还是很喜欢斯坦福,现在暑假也很想回去。我知道新学期开始后我会面对很大压力,会经常崩溃大哭,但是我还是很想回到斯坦福。


这种感觉就像回家一样,虽然很怕回家后被妈妈骂,但那还是自己的家,因为家很好,在家可以做自己。”



“斯坦福对我来说是个很有归属感的地方,我很爱斯坦福,但我不想和斯坦福这个名字绑在一起。因为我觉得斯坦福是个让人呆的‘地方’,而不只是一个‘名字’。


我有一些同学喜欢在假期组织一些专门是斯坦福学生的聚会,但我并不喜欢刻意去找斯坦福的人。我觉得在斯坦福上学只是我们人生经历中的一个小的共同点,但那不能把我们自动匹配到一起。


我交朋友也只是因为我觉得那个‘人’好,喜欢那个‘人’,而不是因为那个人跟我一样是‘斯坦福学生’。


我特别讨厌标签化。



“前段时间有个媒体找到我拍纪录片,他们想通过我去窥到所谓‘名校学生’的生活,想了解到一个‘斯坦福学生’是什么样。


但其实一个伯克利的学生什么样?一个清华的学生什么样?这完全是一样的问题。或者说一个‘学生’是什么样,一个‘青年人’是什么样,这其实没什么区别。只不过你在的环境不一样,在的城市不一样。真的没那么大区别。


我确实在斯坦福上学,但我不只是‘斯坦福学生’,我更是一个‘学生’,一个‘青年人’,是一个真实的、在成长的、在成长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的年轻人。”



 


“哦对了,” 我临走前突然想到,

“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:你被斯坦福录取后身边的人对你有变化吗?” Cathy想了一下, “有些人变了,但了解我的真朋友都没有变。”


-END-

43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